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美股雲端SaaS投資心得:The Saul TMF Style

2021即將結束,年終來寫些東西紀錄自己接觸的雲端板塊投資。雖然其實碰美股有一陣子,投資理財相關的書也看不少,但直到最近才決定認真花時間好好研讀雲端界鼎鼎有名的Saul討論區文章,希望亡羊補牢,雖遲不晚。

快速的說,Saul就是引領美國和台灣個人投資者接觸雲端類股的先驅。他沒有粉專或網站,但在The Motley Fool美國投資論壇上開設專版,該版上也聚集許多專門討論雲端類股的專業版友,討論區的含金量非常高。該流派完全不看技術分析,只看公司體質基本面,特別重視財報。雖然當然都是英文,但有興趣想深入瞭解雲端產業投資的朋友,非常值得花時間好好閱讀精華區,仔細咀嚼Saul和版上許多高手的思維。

精華文章列表

https://boards.fool.com/distilling-knowledge-34529397.aspx

REVISED KNOWLEDGE BASE (2019 edition)這三篇是Saul的投資哲學入門自述,全部讀完有三萬多字很不簡單,但詳讀絕對能有很大幫助。幸好其他版友以及Saul本身偶爾會在某些回文寫出摘要版,因此這次就把我爬文的心得整理出來跟stock版友分享,也當作自己投資進修的養分。

首先看到他開始記錄1993~2021迄今29年鬼神般的投資績效。和大盤對照欄位是我自己所加。CAGR欄位的SPY資訊來自Portfolio Visualizer,但Saul平均值在他文章中沒寫出。Saul確切的YTD尚未發佈,應該這一兩天就會PO了。究竟Saul的選股邏輯能持續大勝指數或均值迴歸終將出現,未來沒人說的準,但這套邏輯應該很有認真學習的價值。

☑要買什麼公司?

要怎麼知道哪家公司比別家突出?公司存在目的就是獲利,但「何時」開始獲利卻是不同層面的事。重點在於公司應該往獲利的方向前進,且不犧牲成長潛力。換言之,公司必須持續投資在業務銷售(S&M)、研發(R&D)

雲端股七大優勢:Saul的選股準則

1 高毛利公司。毛利率達70~90%的公司,當然比那些毛利率30~40%的公司值得更高的EV/SEV/S是過往投資模型按照傳統公司所制訂的估值方式,但雲端公司是近幾年才興起的模式,光是毛利率就遠優於傳統企業模式,遑論其他面向,因此不見得能盡信EV/S的檢驗效力。

2 軟體租賃讓公司產品能充分整合進客戶業務,訂閱制能帶來經常性收入。產品好用,客戶就不會輕易退訂(產品黏著度高,算是一種護城河,譬如ADBE, INTU),也方便估算未來營收。反之,傳統公司譬如賣衣服就難以估算明年能賣多少。

3 既有客戶未來可能會花更多。我們關注淨收入留存率(Net Dollar Based Retention Rate, NDBRR)達125%以上的公司。

4 關注年營收成長率達50~80%、甚至90~130%的公司。

5 關注非資本密集的公司。這類公司想提高營收,並不需要蓋新工廠、買新機具、雇新員工、開新店等等。雲端營收想提升,只需要業務與行銷(Sales & Marketing)來獲取新客戶,而這些新客戶可能就一輩子黏著了。(p.s. R&D研發成本應該也得納入)

6 既然是非資本密集公司,債務應該也很低,並擁有現金和約當現金。通膨不代表他們得支付許多利息,而是能利用現金來孳息。

7 這些雲端公司的軟體解決方案可租賃給所有類型的公司。已使用的公司通常會繼續使用,而目前還有許多公司尚未完成數位轉型,代表潛在市場仍大。用傳統硬體來譬喻,買手機、電腦、汽車、雨衣、冰箱甚至是工廠,買一次可以用很多年(消費週期拉長)。然而軟體租賃,除非退訂,否則就是每年持續付錢訂閱下去。(而且很多雲端公司都是B2B,企業客戶的訂閱更穩固)

Saul版友Muji將看好的雲端趨勢整理為這些類別:


具體而言就是這些公司:DDOG, NET, MNDY, UPST, ZI, ZS, CRWD, AMPL, SNOW, AFRM, BILL, GLBE, ASANSaul本人和其他雲端投資者關注對象其實都差不多,只是比重不同,而且常隨著財報開獎來決定維持或更改持股標的。之後有機會再來寫個股分析,或直接看版上還有許多高手的分析文。

Saul流派的選股準則,就是具備所有這些特色的公司:

>軟體租賃、而非需要資本支出的實體商品

>70~90%毛利率

>訂閱制,有經常性收入

>淨收入留存率達125%

>營收成長率50~80%

>產品銷售適用所有企業,潛在市場規模大

>低資本密集

>無債務,有許多現金

其他補充:

>創辦人主導,擁有高額持股,確保skin in the game

>公司具備護城河、獨特願景、打破規則(可能算主觀判斷

>若數據仍是負值,至少要看到持續改進:降低虧損、提升毛利、快速取得用戶、改善現金流、降低營運開銷比例

>避免客戶過度集中的風險(前三大佔30~40%

>經常追蹤上述指標,若狀況變差,就果斷出場

Saul的決策信心來自:毛利率、經常性收入、營收成長率、淨收入留存率、客戶需求程度、市場主導力、相信管理團隊、綜合未來展望。傳統EV/S的考量其實很低。一般人對雲端股最大的擔憂就是估值太高(以傳統方式來看),但傳統估值方式譬如EV/S無法看到上述真正重要的指標:行業競爭狀況、產品黏著度、平台選項、潛在市場規模(TAM)擴大性,因此傳統估值方式無法適當地評價雲端股。當然這牽涉到質化藝術判斷,而Saul認為好的雲端公司自然會在這些方面表現出優勢。

☑何時買、何時賣?

買進時,只要上述提到的基本面標準都持續符合,就持續持有。若數據轉差,就考慮賣出。永遠別單靠價格變動來制訂買賣決策。

想建倉時,別等太久。別以為能等到自以為的甜甜價折扣再來買,因為好公司的股價上漲的時間多於下跌。若真的擔心買貴了,就先小單試水溫,讓他自然成長,或日後閒錢加倉。

別太關注股價本身,被價格錨定。股票沒有記憶,不會記得「你」在什麼價位買進。要關注的是公司本身體質,若體質好且股價上漲,別害怕追高。畢竟隨著公司持續發展,自然值得更高的股價。

別當交易者短進短出。只買那些看好長期翻三四倍的好公司。要耐的住上沖下洗。別試圖擇時進出。

若新的證據出現,大幅改變公司敘事,那就盡快賣出。(密切關注財報季)

賣出時機,不會單純因為股價上漲而賣、不會因為有人覺得EV/S太高而賣。賣出的考量是譬如單一持股比重太高,超過配置而去修剪。Saul的持股期間不固定。平均約持有6個月~3年。很少超過5~10年。覺得公司故事改變、或股價遠超界限時就賣。持股數量約7~8檔,即別讓任何個股佔據15~20%以上,除非真的很有信心。超過20檔就非常難細心研究,讀每季財報、看會議記錄。

面對下跌的心理狀態

>集中投資高估值的成長股,大跌的心理準備要有!-30 ~ 45%的跌幅碰上也不意外,甚至永遠預期持股會有-50%下跌。但有信心未來漲更多。

大跌發生時的三大檢視

>過去跌幅、恢復速度(SaaS當下跌雖然痛,但總有韌性快速復活)

>買「高成長、高品質公司」,相信好公司會撐過來(當然這很主觀考驗信心啦)

>觀察過去估值範圍,讓心理有底

☑我該持有多少支股票?

新手可從持有4~5支開始,慢慢擴充到7~8支,最多10支的理想範圍。因為得花大量時間研讀公司新聞稿、財報、會議等基本面重要資訊,持股太多會分身乏術。(由此可見Saul流派真的非常大膽集中)

☑持股如何管理?
持股信心(conviction):若高度看好某支,則可提高佔比。反之,降低佔比。(譬如年中UPST一度佔Saul部位三成以上!)

碰到股市修正,可以酌量賣出那些受傷不深的部位,然後加碼跌深的部位,期望事後快速反彈復甦。(非常有種的作法,當然前提是你對持股有信心,知道下跌只是市場錯殺,因而膽敢逢低加碼)

股市修正時,或可趁恐慌撿便宜,新建實驗部位,小倉試水溫。

☑何時賣出贏家?手上該留多少現金?

只有這些時候才能酌量賣出贏家:

1 相較於其他持股,成長太快

2 自己無法確保高估值會維持,顯得過於風險

3 想挪些資金買其他股票

4 留存現金,當作數年的生活費

以上整理筆者對Saul討論區的閱讀心得。有些地方可能不盡然反映原意,因此還是建議看原文才是最純粹的資訊(正如Saul也多次強調不要看二手資訊,而要要親身研讀公司每次財報原文)。科技板塊變動快速,或許日後又會有其他標的或投資邏輯出現,但相信Saul這套作法能大幅領先大盤數十年一定有其訣竅,希望自己能好好學習。

最後列出我有追蹤的美股投資KOL,很感謝這麼多國內外的前輩無私分享投資技巧,從心態建設跟選股邏輯都獲益匪淺,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幫助對美股雲端有興趣的朋友。

Saul TMF 

GR 

ExpoDave 

Muji 

Clouded Judgement 

美股軍師 

不誤正業R 

版上abc2090614大(沒有網站,只能a ID搜尋ptt_stock)

版上Liszt04大的網站,我都用來看公司數據

Portfolio Visualizer 回測好用 

ETFReplay大盤對照 

Morningstar Portfolio Manager 紀錄持股最好用的平台

2021年初吃到ARK大跌,好不容易慢慢康復反超大盤,11月又碰到中小科技股殺盤,讓年度績效變得很難看,希望新的一年績效可以重返榮耀啦。2022新年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