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5日 星期四

WorldQuant講座心得

最近去聽了一場關於量化投資的講座,似乎是招聘大學畢業生為主,在場都是台中的學生,頓時覺得自己好像有點超齡(笑)。雖然自己沒有資工背景,對於程式語法幾乎有看沒有懂,不過透過這兩小時的講座,還是對何謂量化投資多一份概念(而且還有免費便當),據此來設定學習路線圖。


該公司走hedge fund路線,因此策略上多空都做,也反映在系統設計的參數。之前看過一些介紹量化投資的書(例如這本),自己有投資經歷但沒有程式背景,因此必須先從最基本的程式語言如Python開始學習,雖然不一定直接用上,但總得先了解括號、空格、參數、表達式、運算元怎麼輸入,才有辦法把腦中的質化文字概念轉變成一行一行的數學邏輯。

聽完講座後,對量化投資的概念大概是:根據質化想法(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價值、成長偏好等等)來設定投資策略,再用量化途徑的數據來源以及參數設定來建立機械式的操作邏輯與介面。身處全面數位化的今日,自己也還在逐步摸索中,相信無論是算式本身或是這個領域所代表的邏輯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該公司架設的免費平台WebSim操作看看,了解不同公司不同策略的量化途徑是如何設定的。

2019年4月2日 星期二

市場的本質:兼論猜數字遊戲、報紙選美、賽局理論、複雜系統

金融市場是個多元複雜又規模巨大的場域,許多學者都試圖用方便理解的譬喻來幫助人們掌握核心概念。當然,模型必然與實際本體有些差距,但立論精確的數學譬喻,能化約看似難解的龐大變數,進而標定出關鍵要素,增進我們對市場的認識。今天要談的,就是用一個簡單的遊戲,來展現股市難以預測的本質:猜數字遊戲(number guessing game)

猜數字遊戲淵源已久,歷史上有不同版本,最先提出的人眾說紛紜,這裡以Richard Thaler教授1997年於英國金融時報上進行的經典實驗來介紹。

遊戲規則很簡單:

0到100間猜一個整數,該數字最接近「所有參與者所提數字之平均值的2/3」獲勝。

舉例:
A猜10、B猜40、C猜70,則(10+40+70)/3=40,而40*(2/3)=26.666
B猜40最接近26,故獲勝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朋友或是自己隨機喊幾個數字來玩玩看,看結果會如何。準備好揭曉答案了嗎?

嗯,沒有標準答案。

接著我們就來拆解這個遊戲的寓意。
--
一個普通玩家,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很複雜或是懶得猜,因此就從0到100間隨機選擇一個數字。他沒有對問題進行任何推斷,這裡將其定義為零級參與者。

如果稍微推理,假設其他玩家都是零級參與者,而樣本夠大的話,那麼許多人在0到100間隨機選擇,其平均值應為50。因此想要獲勝,就應該猜50的2/3,也就是33.333(取整數33)。由於此時對其他人的選擇進行了一次推理,因此這樣的玩家將其定義為一級參與者。

如果玩家都能想到這一步,那麼所有參與者都會猜33,但此時所有人選擇數字之平均值的2/3就會變成22。此時的答案,就從33變成了22。這些進行兩次推理的玩家,將其定義為二級參與者。

但是,如果所有的玩家都夠聰明成了二級參與者,那麼正解又從22變成了14.666(取整數15)。這些進行三次推理的玩家,將其定義為三級參與者。

如果所有人又推測到這一步,那麼大家都會選擇15,此時最佳解又變成15的2/3,成為10了。這些進行四次推理的玩家,將其定義為四級參與者。

如果大家都非常聰明(心機重),那麼不斷推理下去,成為五級、六級、十級,一百級參與者,最佳解可想見也會越來越小。
視覺化來看:

0級:50
1級:50*(2/3)=33
2級:50*(2/3)*(2/3)=22
3級:50*(2/3)*(2/3)*(2/3)=15
4級:50*(2/3)*(2/3)*(2/3)*(2/3)=10
~
這個層次可以持續推論下去。令題目設定之數字範圍0至100,則整個推理過程寫成算式,即為100不斷乘以2/3,最終會無限趨近於0。寫到這邊,我們整理一下思緒。

這個遊戲參與者眾多,且每個人決策會相互影響,沒有參與者可以「獨自行動」(單方面改變決定)來增加收穫。如果所有參與者都遵循相同策略而達到最優選擇,此時,一個關鍵概念浮現了:這個策略組合就稱為奈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猜數字遊戲中,如果所有人都選擇0,那麼就能保證所有人穩定獲勝,0就是奈許均衡。

然而問題是,世界上並沒有那麼多天才。即使是非常聰明的參與者,也需要考慮其他參與者是否能找到奈許均衡。因此,即便是已經找到奈許均衡的參與者,他所給出的答案就不一定是奈許均衡了。此時的問題就變成:其他參與者會考慮到哪一步?

回到Thaler的實驗,金融時報調查的結果是13。

從統計圖看到,金融時報讀者群具備一定數學程度,許多人選擇奈許均衡點0或是接近0的1,但他們卻忽略了並非所有人都能找到奈許均衡,因此,直接選擇0或1並不是最佳解。有人隨機猜,有人思考層級不深,甚至還有人故意猜極高極低來擾亂答案;你知道你的對手是哪些人嗎?這種決策路徑混沌不明的狀況下,正確答案,很沒把握。

寫到這邊,這個遊戲的寓意就呼之欲出了:「你的選擇」會因為「眾人的選擇」而成功或失敗。
--
複雜理論(Complexity Theory)在這裡值得援引。複雜理論的核心論述是系統變化難以預測。一階複雜系統指的是,人為預測不會改變現象的結果(如氣象學家預測到颱風路徑,但颱風這個自然現象不會因為人為預測而有所變化)。二階複雜系統指的是,人為預測會改變現象結果,也就是猜數字遊戲案例中,每個人猜的數字不同會對最佳解造成變化。

這個遊戲可以用Howard Marks的第二層思考來探討,但依然會面臨到對手怎麼想的困境。你有思考嗎?你所思考的層次夠深嗎?你考慮到其他對手的思考了嗎?你有沒有可能想太多,聰明反被聰明誤?層次太多了,筆者個人比較喜歡用鏡花水月的概念來理解。(懂梗的人請舉手)

猜數字遊戲經常跟凱因斯報紙選美譬喻連帶出現,意思大同小異。如果要獲得勝利,那麼參與者要選的不是自己覺得最好的,而是大家覺得最好看的。也就是說,我們要去猜測別人會怎麼選。

把寓意寫成通俗語言,意思就是,買股票與其說是選擇自己覺得最有價值的股票,毋寧說是選擇市場認為最有價值的股票。如果你真的能知道整個市場在想什麼,那麼無論市場想法多麼荒謬,你都可以利用市場的想法賺錢。因此,股票市場這種選美遊戲,就是一個你與整個市場(所有參與者加總)的博弈。

有人贏過市場,必然有人會輸給市場,因為市場就是所有人績效的加總平均。想要贏過市場,就是進行零和遊戲。

面對這個賽局,投資者可以用被動追蹤市場指數的基金來參與,當本身成為市場,至少能保證自己不會落後標竿(而且根據本網誌多次提及的SPIVA統計,長期持有S&P500就能勝過近八成的參與者)。跟著市場同步成長,不需要擊敗誰,就能跟著實體經濟一同成長。或者投資者也可以主動參與,試圖找出在賽局中贏過他人的方式,這也是各種投資策略的殘酷競技場。賽局理論有許多延伸與變體情境(如重複賽局),某種程度上或許有打敗對手的算式,也是主動投資派夢寐以求的聖杯。

筆者目前的思考邏輯(也是本網誌名稱的彩蛋)是在機率中追求正期望值。我不求猜到精準的數字,但只要範圍「約略正確」,長久累積下來期望值是正的,績效就能持續成長。

寫到最後,回到本文所推論的核心概念:「你的選擇」會因為「眾人的選擇」而成功或失敗。這個概念不難理解,人生中很多事物也呈現這樣的賽局。謹記這個簡單的概念,就能提醒自己身處更加複雜的股市時,就算決策充滿自信,也很有可能遇上意料之外的失敗。

如同Ken Fisher在其著作一再提到,市場是個大羞辱者(The Great Humiliator),經常讓滿懷自信的投資人出糗,這點也呼應到猜數字遊戲所透露的市場本質。因此,常保謙虛不只是道德上的禮貌,看來也挺有數理實際上的必要性(笑)。